謹以 蒐文形式悼念逝去的亡者恩師
資料來源: 聖園家園 - http://tw.myblog.yahoo.com/wang-laowu/article?mid=3599&prev=-1&next=3593
向後觀看是死亡
趙德恕神父語言能力超強,據說他會講十幾個語言。興趣方面多樣,才藝多采多姿。喜歡拍照,又是寫詩達人。
以下是趙神父寫詩當中一個小部分。在這首詩當中,我感覺到趙神父對未來的仰望是多麼堅定,多麼深奧,也同時幫助我們反省自己的生命。
Do not look back. Don’t search for the depth.
千萬不要往後看。不要尋求它厚度。
Forget the bygone years. It’s a tiny seed-bud.
忘記過去的歲月。那只是一個微小的萌芽
Your life on earth is what counts. When you can bloom,
你現世的生命是最重要的,因為是你生命開花的時刻,
thrive, run towards the plenitude.
生長旺盛,追求豐富人生而行走的時候。
Throw yourself into your future. Rise, get up,
請把你整個生命放在未來的幸福。醒悟,起來,
forward, going backwards, looking back is death.
往前走,向後觀看就是死亡。
Xinzhuang, Copyright @ by Imre P Zsoldos
新莊,版權所有@趙德恕
資料來源: 匈牙利貿易辦事處 - http://www.hungary.org.tw/chinese/magyarorszag/missionary.htm
天主教聖言會趙德恕神父(Fr. Imre P. Zsoldos SVD. 1931~) 因編寫了三本不同的中法辭典,1996年被法國總理授予高級法國國家勳章。神父本人創立了輔仁大學法語文系所。他曾經在台灣各地高等教育機構教外文,包括英文、德文、義大利文、西班牙文、俄文、甚至匈牙利文,也將匈牙利文學作品翻譯成中文及其他語言。在北台灣地區的教堂做不同語言的彌撒。1998年10月23日匈牙利政府承認他推動匈牙利文化的長期努力,總理頒授匈牙利共和國大十字架勳章表揚他的貢獻。
資料來源: 輔仁大學深耕教與學電子報 - http://www.teachers.fju.edu.tw/epapers/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162&Itemid=162
我的輔大老師與我
◎博物館研究所所長 周功鑫
在我一生中,我與輔大的關係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輔大如何教育我、訓練我成為一個具有一獨立人格,建立正確價值觀與具備未來工作的基本知能。第二個階段是再回到輔大擔任教職。民國五十九年離開輔大,帶著我在輔大所學得的裝備,到故宮繼續學習與磨練。廿七年後,認為自己已預備好,將自己二十多年來的歷練傳授給那些希望同自己一樣願意為博物館奉獻力量的年輕人。在輔大的第一個階段人為我師,第二階段是我為人師,先有人為我師,才能成就我為人師。本文即是要與在校學弟妹分享,至今還深深影響我的那些輔大老師們,從他們身上我學到什麼。
我們常說老師有兩種,一種是經師,另一種是人師。經師是將知識傳授給我們;人師則以品德、做人處事、為我表率,影響我們。幸運的我在輔大,能得經師又得人師的教誨,讓我往後的一生走得平順、穩健。
我是法國語文學系第二屆畢業學生,當時不叫法國語文學系,是外國語文學系法國語文學組。輔大的外語學系國內知名,師資ㄧ流,當時著名一流英國文學學者如英千里教授就在本校執教。我們法文組也是名師輩出,其中影響我最深的有兩位,一位是徐珊老師(Melle Noël),另一位是法莉斯老師(Mme Farris)。
當時我們法文組課程安排前兩年著重學生語文基礎訓練,大三、大四則重心放在法國文學的學習。徐珊老師來自比利時,當時教我們法文文法,我們的文法基礎就在她嚴厲的教學下建立深厚的基礎。
徐老師是位不苟言笑,教學嚴格、認真。文法原是門枯燥的課程,但又是不可少的基礎學習,徐老師為讓我們能徹底學通,每次上課前先複習前一天教過的文法並做習題,及聽寫(dictée)。法文文法組織縝密與複雜,牽一髮動全身,而聽寫最能識別出學生學習程度。因此,聽寫成了每次上課前的暖身準備,若上課時不好好聽,下課後不好好讀,這聽寫根本寫不好,甚至寫不出。而徐老師又從不遲到,也不請假。有些蹺課同學,遇著徐老師的課絕不敢不來,因為,不來幾次不僅跟不上進度,也沒平時成績,必定重修。我們的法文文法就在徐老師這種嚴厲的教學方式下,為我們每個人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大三、大四的法國文學成了學習的重心。大三第一學期第一堂課上的是法國籍的法莉斯老師的法國文學史,至今印象仍深刻。法莉斯老師動作非常瀟灑,完全不同於其他法國老師的氣質,講法語語調節奏快,尤其她敎的又是法國文學史,剛開始上她的課全班同學有如鴨子聽雷,有聽沒懂。法莉斯老師教法比較是美國方式,第一堂課老師會將每位同學的報告內容先分配下去,例如這學期上十七世紀法國文學,則每位同學會分配到一位文學家,自己要將此文學家做仔細深入的研究,然後安排口頭報告,等同學報告完了後,法莉斯老師再詳細介紹這位文學家的時代背景及其文學作品大要與文學作品風格。記得當時,若要掌握法莉斯老師所講內容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實在不是件容易的事。上法莉斯老師的課,對每位同學來說是種壓力,緊張自然不在話下。若聽不懂,根本無法回答老師所問的問題,筆記更是無法記得好。長期如此緊張下去,也不是辦法,最後,自己終於找到解決之道,最好的辦法就是在老師上新課時,自己先預習,多閱讀一些相關資料,理學院圖書館收藏法國文學史方面的書籍不少,自己也藉此多讀點法國文學的書籍,努力讀書成了唯一的法門,也終於能在法莉斯老師上課時知道她在講什麼,而且筆記也容易記得清楚。記得當時自己的筆記成了同學們的傳抄本,甚至還有重修法莉斯老師課的同學,還來向我借筆記。這位嚴師就這樣引領我進入了法國文學的領域。自己回想起來,如果自己民國六十一年不是進入故宮工作,很可能會到法國去研究法國文學。一直到今天,除了法國藝術外,法國文學一直都是我割捨不掉的愛。法莉斯老師引我入法國文學堂奧,至今令我感念不已。
輔大與其他大學最大不同之處,在學生們身邊,在校園裡,隨時有終身奉獻教育,關心你、鼓勵你及愛護你的神父與修女們。這些神長們有的就是你的老師,有的是社團指導司鐸。我是非常幸運的,在輔大我就受到了這些神長們的愛護與引導,讓我在年少時已經尋得生活的態度與生命的意義與價值,讓我往後離開輔大亦不致迷失人生的方向,並懂得如何保持獨立的人格,如何從正向去面對在生命中所遇著的各種問題與困難。這種心與靈的建設在輔大陶成,讓自己一生受惠,活得自信與踏實。
我們法文系的趙德恕神父,同學們都稱他「趙爸爸」,他就像爸爸一般去愛護他的每位學生。趙神父最特殊的地方是他有一顆極為單純的心,他的真誠與慈愛有如上天使者一般。
當時趙神父是我們法國語文組的主任,他有個超人的記憶力,系裡每位學生的法文名字他全記得。趙神父是個詩人但也雅好攝影,尤其喜歡拍人像,他善於捕捉每個人表情,也藉著相機記錄下來他的學生們的特質。常常他的作品是在你完全不知覺時被拍下來,他可能躲在樹叢中,可能在高樓上,也可能在你閱讀或沉思時,我就曾收到過這種意外的禮物。趙神父有顆純真的心,他認為每個人都是美善的,對他的學生更是會如此認為,只要同學們有ㄧ點點的表現,他都會讚賞不已。同學們在他鼓勵下,個個都有自信。自己回到學校教書也有八年了,直到今 天在校園裡遇見他,他常給我的還是鼓勵與讚美。他的那種至誠的關懷令人感激不盡,也成為我為人師的最佳表率。
大學有如在我們進入社會前,學習做社會人的一個小的見習場所。在這個小社會裡,你可擁有完全的自由,你可選擇你想選的課程,學習的態度、訓練的方式、交朋友的類型、社團類別……等等,一切都由你自己可決定與選擇。回想自己在輔大的那段日子,自己的那些選擇逐漸地建構自己的人與人相處的態度,事情的處理方式以及人生價值的判斷。
在輔大形形色色的各類社團中,我只選入一個社團,「上智聖母會」,後來改名為「上智基督生活團」。上智聖母會的指導師鐸是當時經濟系系主任周弘道神父。「上智」顧名思義,從靈修中尋找至上的智慧。上智聖母會的會員來自不同學系的同學,每年約十多位。自己回想這些志同道合的同學每週在周神父帶領讀經,分享與討論中,靈修逐漸獲得滋長。此外,周神父藉此靈修團體,訓練我們瞭解服務的意義,與培養我們帶領團體的能力。記得德蕾莎修女說過:「愛的結果就是服務」。愛是內隱在我們心靈裡,藉著服務將愛外顯出來。周神父這樣帶領我們,訓練我們就是要我們瞭解愛的真諦。神父的潛移默化,對自己產生具體的影響。記得大三、大四的暑假自己利用兩個漫長的四個月假期參加新竹尖石山地服務隊。當時因男同學需要往成功嶺集訓,暑假長達四個月。不少同學利用暑假去找份臨時工作,而當時的我卻選擇上山去為原住民小朋友義務服務,這個決定對我來說意義重大,也影響深遠,直到今天「服務」的觀念深植在我工作中、生活裡,而且一生受用。我想這是在天國的周神父樂於見到的。
我一直慶幸自己能在輔大接受大學基礎教育。徐珊老師、法莉斯老師以嚴格的要求,有效的方法,給與我們紮實的語文訓練為我未來的成長提供了好工具。趙德恕神父與周弘道神父的帶領,讓自己在大學裡獲得自信,及培養了正確的人生觀。這些老師與神長們的教誨讓我終生受用。我對他們的感激,非文字所能表達於萬一。
校友 周功鑫
────────────────────────────
1969年畢業於外國語文學系法國文學組(現為國語文學系),
法國巴第四大學藝術史與考古博士,為87學年度傑出校友,現任本校博物館研究所所長。
資料來源: http://wenews.nownews.com/news/1/news_1855.htm
認識台灣人文之美 揮毫迎春牛轉乾坤
26國友人齊聚古門派裡賀新年
神氣家族《向陽花開賀新春》上集
民視頻道98年2 月28日(六)上午10:55獨家播出
太極門網站www.taijimen.org 同步全球網路首播
近日機場美食掀起一波討論話題,如何讓世界認識台灣之美,成為國人高度關心的課題。神氣家族《向陽花開賀新春》特別介紹深獲國際友人喜愛的太極門新春茶敘,今年計有26國的國際友人親臨太極門這個古老氣功武術修行門派,包括友邦使節、政府官員、民意代表、藝文界、體育界人士等各界人士齊聚慶賀,成為在台灣的外國友人每年重要的新春活動。內容精采絕倫,分為上下兩集播出,《向陽花開賀新春》上集將於2月28日(六)上午10:55民視頻道獨家播出,太極門網站www.taijimen.org同步全球網路首播。
還記得自己一年中最快樂的日子嗎?旅居台灣多年的趙德恕神父說:「我非常榮幸,非常感動。我一年有三個快樂的日子,第一個是聖誕節,復活節,還有一個是太極門的這個晚上,真的是最快樂的!對我來說,看你們的精神、你們的活力,那種合作的、和平的,還有互相愛的精神,這個就是我們需要的,世界需要的。」
《向陽花開賀新春》上集將帶您一同感受新春茶敘的盛況,來自台灣、南非、匈牙利、史瓦濟蘭、土耳其、巴拉圭、菲律賓、迦納、印尼、蒙古、查德、馬來西亞、約旦、甘比亞、印度、諾魯、奈及利亞、德國、吐瓦魯、法國、英國、日本、美國、索羅門群島、斯洛伐克、芬蘭等26國人士,逾兩百位中外嘉賓歡聚一堂,透過精心設計的年俗活動,深入認識中華優質國粹文化。看中、外貴賓一起用毛筆揮毫寫「牛」字,開心聆聽牛年的吉祥話,還邀大家一起「做牛」-親手製作牛軋糖,聽聽牛軋糖與文昌君的傳說,饒富民俗趣味與年節祝福深意,讓各國人士留下難忘的印象。此外,充滿民俗、藝術、舞蹈與武術內涵的文化饗宴一一登場,尤其太極門女弟子首度呈獻的「蝶舞」,化身美麗曼妙的蝴蝶,愉悅地飛舞在向陽花間,傳達此次茶敘「向陽花開賀新春」主題,象徵著人與人,以及人與自然萬物和諧共處的美麗境界。祈願大家用愛來照亮世人心房,化解冰雪風霜,新的一年向陽花開,活出生命的光彩。
堂堂邁入第六年的太極門新春茶敘,讓來自世界各國的朋友團圓在一起,透過彼此的關心與鼓勵,凝聚好氣,並將好氣綿延不絕傳下去。推薦您闔家觀賞,一起感受向陽花開好氣綿延的歡喜能量。2月28日(六)上午10:55敬請鎖定民視頻道,或在太極門網站www.taijimen.org 觀賞全球網路首播,下集將於3月7日播出,精選中外文化交流的經典畫面,還包括印尼、印度、烏蘭巴托、史瓦濟蘭等傳統歌舞及樂器演奏,洋溢熱情與活力,千萬不要錯過。
資料來源: 天主教之聲傳播協會 文/李哲修神父 - http://www.cathvoice.org.tw/periodical/soc/soc006.htm
慶榮總聖堂 趙德恕神父著 李開敏譯
信靠天主
這座聖當是您的成就,
在這,受苦的病人
向您禱告或哭訴,
因為天主洞察世間所有疾苦。
苦難,像把利刃,
毫不留情,刺向心,留下傷痕,
然而,我們卻因此更親近上主,
因為苦難洗淨我們的靈魂。
生命,如同一首歌,
天主寫好詞,
我們則依自己所好,
為它譜上甜蜜或哀傷的曲調。
禱告帶來靈魂深處的平安、寧靜。
如同卡瑞爾醫師所說:
『祈禱是能量的來源,
如同我們的內分泌腺,
祈禱影響我們的身心,
如同地心引力般真實。
祈禱為我們日常生活,
引進源源不斷的活水。』
因此,讓我們竭盡所需、所能、所願地祈禱。
祈禱就是渴求,
渴求天主應允,
沒有渴求的心靈無法禱告,
而誰比受苦的人更有渴求的權利?
藉著禱告,我們吸取天主的無限資源。
在這個充斥怨憤、貪妄、羞愧的世界,
惟有透過禱告,
能夠轉化罪衍,使聖靈之光再現,
祈禱改變我們,
盼望我們能藉祈禱,
改變這個充滿災難、受苦的世界。